孙友宏校长在人民日报发表《为高校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4日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网站(2020-03-20)
日前发布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 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对于破除“SCI至上”和“过度追求SCI论文相关指标”、进一步破除“五唯”等不良导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将促进高校积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提升高校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未来,在科研成果评价方面,应当更加注重科研成果的多种表现形式和对应的不同评价标准建设。对于基础研究类,成果可以体现为一篇或者系列的高质量论文、一本或者多部学术专著等形式;评价过程不应仅仅考核SCI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和引用率,而应全面考察成果的原创性、学术价值和学术影响力。
同时,在人才评价方面,推行代表作制度和分类评价体系。基础研究类科研人员的评价指标应改变原有的以刊物影响因子、论文数量和引用次数等简单统计方法,调整为列举代表作、陈述原创性、注重同行评价等新方法,重点评价成果的知识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水平,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依据,引导科研人员和广大教师潜心科研、沉得住气、耐得住寂寞,长期致力于原创性的、高质量的、真正属于本领域的前沿科学研究。
对于应用类科研人员,则主要采用由市场、用户和企业为主的第三方评价方式,评价重点是解决生产实践关键技术问题的实际贡献,以及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实现产业化的实际效果,不以论文作为单一评价依据,强调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技术转移推广、科学普及等科技成果实际产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提高科技评价的社会开放程度和工作效率。
总之,高等学校应针对实际,修正和建立新的成果评价、学科评估、人才评价、“双一流”建设、职称晋升、人才培养等评价体系和规章制度,让科学研究回归本原、回归创新,让科研人员潜心科研、致力创新,将高校科学研究水平提升到新高度。
[责任编辑:dc]
- 行业要闻 >>
- 2020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揭晓
- 2020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揭晓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交流研讨会召开
- 奋进正当时 建功“十四五”——2021年新春贺词
- 15项重点,12个方面
- 关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的公示
- 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
- 夯实基础 在转型发展中创新作为
- 国内油气市场建设将提速
- 中国地质科学院2020年度地质调查和地质科技十大进展
- 业界资讯 >>
- 直径244.5毫米尾管固井最深纪录诞生
- 地热资源动态监测将有章可循
- 探矿工程所“一种深井围岩高温高压爆破试验装置”获授权
- 《浅层取样钻探技术规程》等10项行业标准获批发布
- 定向钻井技术发展历程及最新成果
- 关于举办第二十一届全国探矿工程学术交流年会的通知
- 团体标准《黄金地质绿色勘查技术规范》发布
- 全国地下水统测技术培训会议召开
- 江苏省地矿局2021年工作重点确定
- “自然资源部深地科学与探测技术实验室“揭牌
- 会展预告 >>
- 以丝路合作为主题,矿业创新邀请赛明年7月在新疆举办
- 关于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交流会
- ARTS 2020上海国际先进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
- 关于召开2020年钻探工程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 洞察轨道风云 激活产业升级
- 共享、共赢全球矿产业链贸易交流平台欢迎您-CIME2021
- 【11月28-29日】中国深部地热论坛2020会议通知 二号通知
- 重要平台l全球矿山产业链贸易平台
- 欢迎加入全球钻探行业贸易交流盛会
- 新疆丝路矿业合作论坛
- 人物访谈 >>
-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 路保平: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新进展与发展建议
- 汪集暘院士:“十四五”期间地热市场潜力巨大
- 苏义脑:陆上8000米以上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及其装备进展
- 曾梅香:我国地热发电现状与展望
- 赵阳升院士:把创新成果融入地热等采矿工程领域
- 《人民日报》发表章建华署名文章:
- 杨文采院士:人类能上天下海,却难以入地13公里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投身地质勘探 踏遍青藏高原
- 在深海处演绎“冰与火”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