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装备中钢丝绳保护女神-里巴斯绳槽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8日
来源:河北永明钻井装备公众号(2020-06-07)
钢丝绳保护女神-里巴斯绳槽
绞车是钻机的核心部件,不仅承担着起下钻具、下套管、控制钻压、处理事故、提取岩心等各项钻井作业,很多时候还承担起放钻塔的使命。因此要求卷筒排绳要整齐、规整、安全、可靠。当前,钻井作业施工中,最常见的就是咬绳、压绳、乱绳等问题,大大影响钢丝绳使用的同时造成钻井事故。为了解决咬绳、压绳、乱绳等问题,减少钢丝绳的更换次数,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钻井效率。
河北永明公司专用数控机床加工里巴斯绳槽中
使用里巴斯绳槽技术,钻井厂家河北永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对绞车滚筒进行设计、加工、引用,对于解决问题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绞车提升过程钢丝绳损坏过快,不易排绳等问题,里巴斯绳槽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在我国钻井行业提升系统中流行的“折线绳槽”一词,是指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适合钢丝绳多层卷绕的绳槽形式。

由于这种绳槽在卷筒周向的大部分区段上保持与法兰端面平行,只在很小的区段上与法兰端面相交,因此绳槽必然出现拐折现象,故而得名“折线绳槽”。折线绳槽起源于美国,是由美国 Lebus 国际有限公司( Lebus International Inc.)的创始人 Frank.L. Lebus 先生发明的,故国外一般称这种绳槽为“Lebus Grooves”,即 Lebus 绳槽,我国称为里巴斯绳槽,早在1900年,Lebus 先生就将该技术引进到了石油钻井行业中。
石油钻机绞车上的里巴斯绳槽
双折线绳槽技术应用前最初采用的是单折线绳槽,后来改进为双折线绳槽。目前钻井设备上应用较多的就是双折线绳槽。双折线绳槽的斜绳槽和直绳槽交替出现,这样在卷筒表面上就出现了两个斜绳槽区和两个直绳槽区。我们所提到的斜绳槽是指卷筒的母线斜交的绳槽,直绳槽就是卷筒母线直交或者与法兰平行的绳槽。斜绳槽一般占周长约1/3,直绳槽约占周长2/3。
未带里巴斯绳槽的岩心钻机卷筒
带里巴斯绳槽的岩心钻机卷筒
里巴斯绳槽工艺、母机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缠绕钢丝绳的质量。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数控机床进行制造加工,但是分体式的里巴斯绳槽,事先将钢丝绳槽加工好,再与挡块和挡绳板组焊到一起,后期进行精心打磨,表面一定要光滑。但是最好还是使用整体式数控加工,这样保证精度,避免变形同时更加符合排绳的规范要求。
河北永明将里巴斯绳槽引入水源工程钻机上
除了绞车的卷筒上增加里巴斯绳槽,其实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操作平稳性也很重要,在起钻和下钻工程中,对于刹车和离合的控制一定要平稳可靠,不要急停、急刹,要提前进行操作动作的实施。通过对于钢丝绳操作的研究,采用正确的措施可以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这已在实际钻井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河北永明公司专用数控机床加工里巴斯绳槽中
[责任编辑:dc]
- 行业要闻 >>
- 风好正是扬帆时
- 《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意见》公开征求意见
- 关于组织开展第52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的通知
- 自然资源部召开全国汛期地灾防治工作视频会议
- 地调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年度推荐名单公示
- “十四五”规划中的自然资源工作要点,都在这!
- 推进关键矿产及其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
- 中国地质调查局精准对接矿业新需求
- 聚焦三个关键三个重点精准发力
- 2021年第三批地灾防治单位甲级资质申请审查结果公示
- 业界资讯 >>
- 深井围岩爆破试验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 西藏地灾风险调查评价进入新阶段
- 先进绿色技术助推地热能高效开发利用
- 三方携手共建深海科学与技术联盟
- 新标准护航雄安新区地热开发利用与保护
- 谢文卫荣获全国能源化学地质系统“大国工匠”称号
- 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评估中考核为优秀
- 水井快速定井和动态监测系统子课题正式启动
- 新机遇带来新转机
- 自主创新叩开深部钻探之门
- 会展预告 >>
- 关于举办中国地质学会第五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的通知
- 关于召开2021年全国地质与矿山装备展示交流会的通知
- 关于召开第十届全国地质勘探技术研讨会的通知
- 关于举办“绿色勘探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培训班”的通知
- 举办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及地热钻井回灌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 关于举办“复杂地层取心钻探技术培训班”的通知
- “地热资源勘查开发及地热钻井回灌技术培训班” 通知
- 以丝路合作为主题,矿业创新邀请赛明年7月在新疆举办
- 关于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交流会
- ARTS 2020上海国际先进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
- 人物访谈 >>
-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 路保平: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新进展与发展建议
- 汪集暘院士:“十四五”期间地热市场潜力巨大
- 苏义脑:陆上8000米以上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及其装备进展
- 曾梅香:我国地热发电现状与展望
- 赵阳升院士:把创新成果融入地热等采矿工程领域
- 《人民日报》发表章建华署名文章:
- 杨文采院士:人类能上天下海,却难以入地13公里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投身地质勘探 踏遍青藏高原
- 在深海处演绎“冰与火”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