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装备中钢丝绳保护女神-里巴斯绳槽
发布时间:2020年06月08日
来源:河北永明钻井装备公众号(2020-06-07)
钢丝绳保护女神-里巴斯绳槽
绞车是钻机的核心部件,不仅承担着起下钻具、下套管、控制钻压、处理事故、提取岩心等各项钻井作业,很多时候还承担起放钻塔的使命。因此要求卷筒排绳要整齐、规整、安全、可靠。当前,钻井作业施工中,最常见的就是咬绳、压绳、乱绳等问题,大大影响钢丝绳使用的同时造成钻井事故。为了解决咬绳、压绳、乱绳等问题,减少钢丝绳的更换次数,提高安全性,降低成本,提高钻井效率。
河北永明公司专用数控机床加工里巴斯绳槽中
使用里巴斯绳槽技术,钻井厂家河北永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和避免这些问题,对绞车滚筒进行设计、加工、引用,对于解决问题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绞车提升过程钢丝绳损坏过快,不易排绳等问题,里巴斯绳槽技术应运而生。目前在我国钻井行业提升系统中流行的“折线绳槽”一词,是指从国外引进的一种适合钢丝绳多层卷绕的绳槽形式。

由于这种绳槽在卷筒周向的大部分区段上保持与法兰端面平行,只在很小的区段上与法兰端面相交,因此绳槽必然出现拐折现象,故而得名“折线绳槽”。折线绳槽起源于美国,是由美国 Lebus 国际有限公司( Lebus International Inc.)的创始人 Frank.L. Lebus 先生发明的,故国外一般称这种绳槽为“Lebus Grooves”,即 Lebus 绳槽,我国称为里巴斯绳槽,早在1900年,Lebus 先生就将该技术引进到了石油钻井行业中。
石油钻机绞车上的里巴斯绳槽
双折线绳槽技术应用前最初采用的是单折线绳槽,后来改进为双折线绳槽。目前钻井设备上应用较多的就是双折线绳槽。双折线绳槽的斜绳槽和直绳槽交替出现,这样在卷筒表面上就出现了两个斜绳槽区和两个直绳槽区。我们所提到的斜绳槽是指卷筒的母线斜交的绳槽,直绳槽就是卷筒母线直交或者与法兰平行的绳槽。斜绳槽一般占周长约1/3,直绳槽约占周长2/3。
未带里巴斯绳槽的岩心钻机卷筒
带里巴斯绳槽的岩心钻机卷筒
里巴斯绳槽工艺、母机非常重要,会直接影响缠绕钢丝绳的质量。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数控机床进行制造加工,但是分体式的里巴斯绳槽,事先将钢丝绳槽加工好,再与挡块和挡绳板组焊到一起,后期进行精心打磨,表面一定要光滑。但是最好还是使用整体式数控加工,这样保证精度,避免变形同时更加符合排绳的规范要求。
河北永明将里巴斯绳槽引入水源工程钻机上
除了绞车的卷筒上增加里巴斯绳槽,其实在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操作平稳性也很重要,在起钻和下钻工程中,对于刹车和离合的控制一定要平稳可靠,不要急停、急刹,要提前进行操作动作的实施。通过对于钢丝绳操作的研究,采用正确的措施可以避免一些问题的产生,这已在实际钻井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
河北永明公司专用数控机床加工里巴斯绳槽中
[责任编辑:dc]
- 行业要闻 >>
- 2020年国际矿业科技领域十大进展
- 自然资源部关于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的公告
- “我国率先实现水平井钻采深海可燃冰”入选十大科技进展
- 陆昊: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揭晓|2020年探矿工程十大新闻
- 赣核267队技术服务彭泽废弃矿山治理
- 关于第二批绿色勘查示范项目的公示
- 2021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实施方案》印发
- 继往开来再出发——2020年全国地勘行业大事记
- 业界资讯 >>
- 喜讯!山西省首座高温地热发电试验电站揭牌启动
- 跑赢时间!英雄地质队率先叩响“生命之门”
- 南海重大发现!
- 2020年中国石油和世界石油十大科技进展
- 历经14天“地心营救”,栖霞金矿被困11名矿工升井
- 川西雅江甲基卡锂矿科学深钻胜利竣工
- 广州海洋局新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
- 2021年度矿业装备质量奖开始申报
- 《广东省城市地质调查数据库规范》通过审查
- 山东矿难救援现在共有10个钻孔,20日可加固到井下350米
- 会展预告 >>
- 以丝路合作为主题,矿业创新邀请赛明年7月在新疆举办
- 关于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交流会
- ARTS 2020上海国际先进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
- 关于召开2020年钻探工程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 洞察轨道风云 激活产业升级
- 共享、共赢全球矿产业链贸易交流平台欢迎您-CIME2021
- 【11月28-29日】中国深部地热论坛2020会议通知 二号通知
- 重要平台l全球矿山产业链贸易平台
- 欢迎加入全球钻探行业贸易交流盛会
- 新疆丝路矿业合作论坛
- 人物访谈 >>
- 汪集暘院士:“十四五”期间地热市场潜力巨大
- 苏义脑:陆上8000米以上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及其装备进展
- 曾梅香:我国地热发电现状与展望
- 赵阳升院士:把创新成果融入地热等采矿工程领域
- 《人民日报》发表章建华署名文章:
- 杨文采院士:人类能上天下海,却难以入地13公里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投身地质勘探 踏遍青藏高原
- 在深海处演绎“冰与火”的传奇
- 孙友宏校长在人民日报发表《为高校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 方肇洪谈地源热泵技术持久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