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热发电“十三五”目标大落空,原因何在?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4日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公众号(2020-10-14) 作者:齐琛同
我国西藏和云南地热带有高温地热资源分布,可用于地热蒸汽发电,全国中低温地下热水的直接利用量居世界第一。
《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530兆瓦。即除去此前已建成近30兆瓦,“十三五”期间规划新增地热装机容量为500兆瓦。
但记者了解到,“十三五”即将收官,期间新增装机容量18.08兆瓦,面临着目标落空的尴尬境地。原因何在?
仅完成规划目标的3.6%
地热能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是一种现实可行且具有竞争力的清洁能源。
记者了解到,相比风能、太阳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地热发电不仅利用效率高,且不受天气、昼夜、季节影响,可连续稳定地输出电能。从国际经验看,平均年可利用可达6300小时,先进机组可达8000小时。
得益于上述广阔的发展前景,地热发电得到《规划》充分肯定。《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地热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约530兆瓦。在西藏、川西等高温地热资源区建设高温地热发电工程,在华北、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区建设若干中低温地热发电工程。
据此初步估算,“十三五”期间我国地热发电可拉动投资约400亿元,还可带动地热资源勘查评价、钻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和设备制造产业的发展。
然而实际上,我国地热发电事业在1977年西藏建成羊八井电站后,即基本呈现停滞状态。从近年发展情况看,其并没有受“十三五”规划激励而得以提速,发展态势不尽如人意。
相关资料显示,“十三五”以来,仅16兆瓦的西藏羊易电站和2.08兆瓦的几处小型机组建成投产,截至目前,中国的地热发电进展仅完成了既定规划目标的3.6%。
“同样是可再生能源,‘十一五’期间风电装机规模增长超过了670倍,‘十二五’太阳能装机规模增加约100倍。但‘十三五’地热发电装机只增加了18.08兆瓦,巨大的差距让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出在哪里?”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地源热泵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郑克棪告诉记者。
支持政策缺失是主因
分析原因,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坦言,价格信号缺失、资本回报率尚不明确是首要原因。
西藏地热产业协会会长王善民介绍,根据“十三五”规划目标,西藏地热发电装机容量为350兆瓦。然而,除16兆瓦的羊易电站外,新增项目寥寥无几,主要原因就是缺失价格政策。
“正因为价格政策缺失,导致很多供应商和投资方因回报率不明朗,不愿进入地热发电领域。”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邵亥冰分析指出。
郑克棪介绍,地热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在世界多国均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然而在我国西藏地热发电上网电价仅0.25元/千瓦时,且并不像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一样能够享受补贴。
雪上加霜的是,9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更对地热要求“按原矿1—20%或每立方米1—30元”的税率标准征税。
价格政策缺失使得不少有实力的企业对地热发电项目一直持观望态度,从而导致产业链整体配套难以及时跟进发展,地热发电事业整体冷冷清清。加之资源税新政落地,发展前景无疑将更加惨淡。
“地热发电领先国家成功的因素包括资源、技术、资金等,尤其政策最为关键。所有地热发电先进国家都是依靠政策支持才得以顺利发展。”郑克棪强调。
以土耳其为例, 该国借2005年世界地热大会在本国召开契机,让议会和政府认识到发展地热事业的重要性,从而推动了2005年《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法》与2007年《地热和矿泉水法》的实施。两项法律对涉及地热开发利用的投资、勘探、运行权等各环节做出明确规定,并制定了10年有效期的电价激励机制。得益于此,在过去15年间,土耳其地热发电规模从世界第16位迅速升至第4位,装机容量剧增76.3倍。
建议实施梯度价格
和补贴政策
“现如今,中国的地热发电产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如果再不给出明确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出台明确的价格政策,前景将更加不明朗。”邵亥冰表示。
郑克棪强调,2021年,我国将开启“十四五”时期,要改变地热发电“十三五”规划落空的窘境,当务之急是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制定实施《地热法》,并对地热发电实行上网电价补贴,废除《资源税法》对地热的收税政策。
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亦提出,我国应参照其他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政策,给予地热发电上网电价补贴,鼓励和吸引更多企业和资金投入到地热发电项目中来。
王善民告诉记者,为促进行业发展,通过对地热发电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折旧等成本的估算,建议根据“十四五”规划和重点地区地热发电潜力的实际情况,实行梯度价格和补贴政策。
例如装机容量200兆瓦以下的,上网结算电价0.90元/千瓦时,补贴电价0.65元/千瓦时;200—500兆瓦的,上网结算电价0.75元/千瓦时,补贴电价0.50元/千瓦时。
“可控的投资风险离不开完善的政策配套。由于地热发电运行成本很低,如果电厂能得以确保可持续运营,这也意味着将有很多市场机会。”邵亥冰表示,促进电热发电产业最有效的方法是政府尽早制定激励性价格政策,“其余的交给市场即可”。
[责任编辑:dc]
- 行业要闻 >>
- 地质调查支撑服务脱贫攻坚获党中央、国务院表彰
- 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十年成果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
- 关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的通报
- 2020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揭晓
- 2020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十大地质找矿成果评选揭晓
- 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工作交流研讨会召开
- 奋进正当时 建功“十四五”——2021年新春贺词
- 15项重点,12个方面
- 关于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优秀找矿成果的公示
- 自然资源部印发通知
- 业界资讯 >>
- 5月起,《气举反循环钻探规程》等标准将正式实施
- 南海东北部潮汕坳陷中生界油气钻探井位锁定
- 川庆钻探刷新国内深井取芯纪录
- 直径244.5毫米尾管固井最深纪录诞生
- 地热资源动态监测将有章可循
- 探矿工程所“一种深井围岩高温高压爆破试验装置”获授权
- 《浅层取样钻探技术规程》等10项行业标准获批发布
- 定向钻井技术发展历程及最新成果
- 关于举办第二十一届全国探矿工程学术交流年会的通知
- 团体标准《黄金地质绿色勘查技术规范》发布
- 会展预告 >>
- 以丝路合作为主题,矿业创新邀请赛明年7月在新疆举办
- 关于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交流会
- ARTS 2020上海国际先进轨道交通技术展览会
- 关于召开2020年钻探工程学术研讨会的通知
- 洞察轨道风云 激活产业升级
- 共享、共赢全球矿产业链贸易交流平台欢迎您-CIME2021
- 【11月28-29日】中国深部地热论坛2020会议通知 二号通知
- 重要平台l全球矿山产业链贸易平台
- 欢迎加入全球钻探行业贸易交流盛会
- 新疆丝路矿业合作论坛
- 人物访谈 >>
-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
- 路保平: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新进展与发展建议
- 汪集暘院士:“十四五”期间地热市场潜力巨大
- 苏义脑:陆上8000米以上超深井钻完井技术及其装备进展
- 曾梅香:我国地热发电现状与展望
- 赵阳升院士:把创新成果融入地热等采矿工程领域
- 《人民日报》发表章建华署名文章:
- 杨文采院士:人类能上天下海,却难以入地13公里
- 中国工程院院士多吉:投身地质勘探 踏遍青藏高原
- 在深海处演绎“冰与火”的传奇